11月9号,An Overview of Intelligent Packaging讲座在机械学院C302顺利开讲。此次讲座的嘉宾是来自韩国东国大学的Seung Ju Li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食品包装。这次李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新型智能包装技术的讲座,吸引了包装专业的同学前来参加。
Lee教授主要从活性包装和智能包装两个方面来展开。首先探讨的是活性包装,如一些对氧气敏感的食品,通过MAP包装并不能完全出去顶空氧气,则需要在包装袋内加入含有除氧剂的小包装来吸收氧气。对于需要除去二氧化碳的食品包装,也可以以相同的方法来进行包装;与清除包装相对的则是增加气氛中的某种成分,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微生物活性,减缓食品的腐烂变质。以一款肉类包装为例,在肉托盘最底层放一些二氧化碳释放剂,肉中的水滴到释放剂中就会释放二氧化碳,来延长肉类的保质期。
除了用单独的小包装来实现活性包装,现在的技术也多用一些添加特殊成分的膜或者瓶等形式来维持包装体系内的气氛。说到此,Lee教授对我们包装工程实验室的五层共挤流延机的应用表示赞赏,并表示该机器在试验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可以快速地制得多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薄膜。
智能包装是食品保鲜包装的又一新方向,这采用了机械、电气、电子和化学性能的包装技术,能满足商品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的环境条件。Lee教授主要介绍了时间温度指示剂和新鲜度指示剂以及FRID射频技术。
时间温度指示剂和新鲜度指示剂一般都运用在包装内部,来记录产品的温度变化历程指示产品剩余货架期信息,一般可以通过指示剂颜色来反应;FRID射频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该技术可以实现快捷高效的信息传递。
Lee教授还提到了抗菌包装。在食品保存中,由于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存在,食品的保质期会大大的缩短,可以在薄膜或者瓶子等容器中添加一些抗菌成分,抑制微生物生长。例如可以将Nisin(乳酸链球菌素)涂布在聚合物上。
考虑到包装对环境的影响,Lee教授也提到了一个便捷方便的包装形式——可食膜。我们在现实中常见到的就是糖类和香肠的可食包装,既对产品有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也对环境无污染,对消费者来说也是相当快捷方便。
审核:张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