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8日,“宝岛客家”调研团从江苏无锡出发,乘坐火车到达上海浦东机场,团队成员一行飞至调研目的地台湾,拉开此次暑期调研的帷幕。
“宝岛”与“客家”的激情对撞
“宝岛客家”调研团是2015团中央三下乡、江南大学2015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团队,成员由队长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林洛颖和组员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李小曦、王小雨、孙陈昀、冯玉霜、江南大学法学院刘杰、茅莹等七位同学组成。他们跨学院、跨年级、多学科组合,因心系中华传统文化而聚集到一起,共赴台湾展开本次调研。
调研的主旋律——质性研究
赴台前夕,该团队已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得知客家文化流失情况严峻,因势利导选择了课题的方向,并希望借此宣传客家文化的传承以及寻找台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为大陆传统文化的传承加以借鉴。确定课题后,团队成员寻找了杨启光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在与老师反复沟通后,团队将质性研究作为本次调研的调查方法。
所谓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将会参与到客家文化的自然情境之中,充分地收集资料,对这一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客家人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从而亲身感悟客家文化的现状,再结合参访及访谈,提出相应的文化保护对策。
物质、精神与制度三方交汇
“宝岛客家”调研团准备由小到大,以客家文化为着力点,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层面三个方面入手,在建筑、饮食、娱乐,客家文化存在的内涵,法律制度和教育等方面加以细分,探究传统文化的衰落与保护。随后,团队成员进行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多次讨论后,整理了文献资料,制定了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等三个部分。文献资料含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历史背景和饮食、服饰、建筑等客家文化主要载体;另一方面是客家文化现代社会的生存现状和传承情况及措施。访谈提纲面向客家人、专家和政府,依据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的提问,欲借此获取三方面的态度和第一手资料。调查问卷将更加深入台湾当地人群,从而了解更多关于目前客家文化的情况。在做好这些前期准备之后,团队成员制定了详实且可行的策划书,并且参加了人文学院举办的暑期社会实践策划大赛,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入选校级团队,为赴台后的社会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日久弥新的话题,在文化多元的当今社会,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血脉。保护传统文化,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身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以此为己任,借鉴各地保护传统文化的方法,让中华传统文化重新立于世界之林!
审稿人/刘昕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