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人文学院】百年碧螺春的现状、发展和未来走向——蒋林根接受江南大学社会实践小组采访
来源:人文学院     发布日期:2015-09-01  查看次数:
816日我队前往苏州市庭山碧螺春茶叶有限公司就碧螺春茶产业的生产生存现状、碧螺春制茶工艺的发展走向和未来趋势等问题进行采访。
2015816日,江南大学社会实践小分队在苏州市金庭镇东河新区金庭路150号见到了苏州市庭山碧螺春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林根先生。根据之前了解茶业发展做的一些准备,和针对碧螺春茶产业发展的一些现实性问题,队员们向蒋先生一一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蒋先生首先提到了制茶工艺的变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关于碧螺春的工序工艺是否可能全部会被机器生产所替代的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于队员们的心中。蒋先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碧螺春茶具有对土壤要求高的特点,产地局限于洞庭湖东西山,而个体化经营的模式,使每个茶农的种植面积有限,不适合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最重要的一点,机器加工制成的茶叶口感和香味明显不如手工工艺,所以说机器生产不可能完全替代手工。
蒋先生针对市场上存在的碧螺春茶叶以次充好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茶叶质量的好坏对于经常接触茶的人来说一眼就可以鉴别,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鉴别好坏就没那么容易,很多无良商家通过精美的包装来掩饰茶叶的质量来以次充好蒙混过关,这是不符合行业标准和千百年来的行业道德的,希望大家能在购买时多注意。队员们对于蒋先生的观点做了认真的记录,随后队长提出的关于合作社的有关问题得到了蒋先生的点头肯定,蒋先生认为合作社的存在主要是在茶叶销售中起到了一个平台的作用,合作社把各家各户茶叶成品统一销售解决了茶农的后路问题,当然有个别茶农认为现今茶叶卖不上价钱的现象存在,但是当今市场茶叶整体价格还是成平稳态势。碧螺春的市场和销售总体上还是不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个手工制茶的产业维持下去。在谈话中蒋先生进一步指出在手工制茶的产业维持过程中劳动力的匮乏是个大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承担枯燥的制茶工艺传承、难以忍受炒茶的辛苦,手工工艺的传承是制约茶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采访末尾,蒋先生认真的表示希望现今的年轻人多接触传统文化,尤其是能够热爱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茶文化,并鼓励年轻人多学习有关茶叶的知识勇敢地承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
撰稿人/吕东烨
审稿人/刘昕旎
【人文学院】百年碧螺春的现状、发展和未来走向——蒋林根接受江南大学社会实践小组采访
调研团成员与蒋先生的合影

上一篇:【设计学院】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记设计学院分团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
下一篇:【人文学院】探访客家主题公园 收获文化保护妙思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0670

服务邮箱:twxc@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