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5日上午,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碧航”社会实践小组一行五人来到无锡市南长街景区,对京杭大运河南长街段环保状况展开调研活动。此次社会实践环保调研活动,旨在响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提高广大公民对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意识。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今天,运河面临的处境让人担忧: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文化遗存毁损流失惊人,社会经济功能锐减等,其水环境存在相当大的污染问题,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工作,“碧航”小组的成员们对大运河无锡南长街段的历史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肩负着运河环保的重任,带着提前拟好的调查问卷,他们走出象牙塔,来到闻名遐迩的南长街古运河景区,开始了这次的调查活动。
在调查过程中,该组成员主要采用了实地考察法和调研走访法展开调查活动。
通过实地观测、拍摄记录等方式,他们发现:运河边垃圾桶约50到100米放置一个,清洁工也会定时清理统一回收运河垃圾;运河水面漂浮一些绿藻,小块垃圾部分存在,大块垃圾几乎没有;当地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都相对较高,向运河里丢垃圾的人只有极少数。
在走访过程中,小分队的队员们分工合作,分别对南长街游客中心、清洁工人、当地居民、游客及商家进行了深入采访。一位当地居住多年的老爷爷和一些热情的商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运河的发展状况:过去运河水质很好,居民会用运河水淘米、洗衣。再过些年蓝藻生长,居民生活污水时而排放,加之运河沿岸工厂工业废水经常排放,尽管运河水有自净能力,但由于政府对水质净化采取的措施不好不及时,导致水质越来越差,进而导致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严重危及到当地居民的生存。后经政府相关部门治理,许多工厂已被专门整治而拆迁,运河附近城区也实施了“太湖水+长江水”的双供水系统。自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南长街段运河周边已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夏季游客数量居多,尤以夜间乘船为最盛,各地游客对江南水乡、运河人家的美景称赞有加,商家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环保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目前,“碧航”小组的成员们对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环保状况的调研活动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在火热的七月,他们离开舒适的象牙塔,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确实是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和锻炼实践能力的绝佳途径之一。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实践调查能力不断增强。相信这次调研活动也一定能为京杭大运河未来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调研走访2
运河水质
实地考察
调研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