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无锡市“老漂族”的社会生活现状,2015年7月11日,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设计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10个成员组成的“江爱定漂心”老漂族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无锡市民政局、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无锡市太湖明珠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众多部门,就老漂族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走访和调查。
据无锡市民政部门的最新数字显示,截至2011年末,在无锡市居住满一年且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外来老人已达7万余人,比2010年底的5万人增加了两万多。按无锡市目前已有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93.9万人计算,“老漂族”在其中占比达到7.5%左右,也就是说每14名老人中就有一名“老漂族”。
通过走访和调查团队队员发现,虽然随着无锡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老漂族”随着青壮年漂入无锡,但针对老漂族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相关措施却迟迟未能展开,老漂族的生活圈子几乎封闭,外界也缺乏相关的宣传工作,团队成员在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一些搁置在角落里布满灰尘的相关文件和档案,但这些文件也只是针对无锡市本地老年人口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下达具体指令和安排,并没有针对漂在无锡市的外地老人的相关文档。
我队成员通过走访得出结论,无锡市众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有“老漂族“这个群体的存在,并且也知道这个群体的数量日益增加。通过对旅游景点以及相关部门的专访活动,更不难发现,很早之前就有人呼吁对异地老人实现景区免费游览计划,但至今仍未落实。队员从总负责的部门那里得到回答,之所以暂未实施是因为主要面临着计划实施遭遇着所跨行政部门难度大,各部门之间难以沟通和协商,涉及范围广,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而另一方面,无锡市人民政府和无锡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会根据后期工作安排而定,但短期内将不会进行任何大幅度动作。
作为当今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式家庭生命周期历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特殊群体,“老漂族”一词正是中国城市走向全球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缩影,而无锡亦是众多腾飞的代表性城市之一。众多“老漂族“深受家乡文化的熏陶,来到完全陌生而几乎孤立的城市,面临着心理孤立困扰和文化不适、社会保障无法覆盖、医疗需求无法满足、再教育和娱乐生活无人提供等众多亟待解决而又客观存在的异地养老综合性难题。所谓家安国定,只有为儿女牺牲掉自己空余时间的异地老人得到另外的幸福补差,“老漂”才是健康合理的社会现象。但随着无锡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异地漂泊过来的老人会越来越多,如何让老人在异地扎根安享晚年,这个关系到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将如何解答?“江爱定漂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工作还将继续开展·····
审核人/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