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地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弘扬物联精神,深入探知能源物联网的现状,提出有效建议切实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2014年8月10号,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赴内蒙古赤峰实践团队从全国各地启程奔赴实践目的地内蒙古赤峰,调研观摩、交流学习、参观宣讲等多样的形式让团队收获颇丰。
党的十八大号召新型工业化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推动能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实践团队的关注重点。赤峰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品质良好,但是这种传统的资源依托型支柱产业存在着技术更新换代难、能源利用效率低、不够系统化信息化的缺陷。
经过了几天的颠簸,在完成了克旗大黑山风电场的参观实践任务后,团队赶到了位于宝山区古山镇的平庄煤业集团六家煤矿。近年来,平庄煤业六家煤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抓发展、强管理、保安全、增效益、提素质、促和谐”为工作思路,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在建设“五型一流”矿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团队得到了六家煤矿的热烈欢迎,团队内4名男同学更是投入到了最紧张的下矿参观体验环节。在三名矿井带头工人的陪同下,男生们身着矿工服,通过连接矿洞和地面的垂直升降梯进入了600米深的煤矿矿井。在中央控制室内科长向队员们介绍了矿井内的各类机电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煤矿运作机制、安全预警保障等,团队队员们就感兴趣的方面与其进行了交流。下午,团队参观了煤矿的调度室。在这里,一个个电脑屏幕显示着精密的图片和数据,包括了主扇风机控制系统、变电控制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气体成分压力警报系统、排水系统等以及大量的监控摄像。可以看得出,物联网技术在一个大煤矿的整体管理上显现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煤矿的安全系数,为井下工作的安排调度提供了便利。
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应用充分反应了深入了解物联网、信息智能化的必要性。各个生产一线的工人、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开采、输出半自动化及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产品质量。所以实践团队还将继续开展大量的参观研究工作,以便更多更好地了解煤矿这个巨大的产业,传递物联知识,展现自身的物联精神。
图片3_编辑.jpg
图片2_编辑.jpg
图片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