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法学专业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月27日下午,法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博士、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研究专家郑其斌老师,为学生们举行了主题为“法律人职业发展之路”的座谈交流。院党委书记杨杰、副书记方俊、分团委书记季王飞出席了这次活动。
杨杰认为,虽然现如今法科学生如过江之鲫,面临就业难的困境,但在依法治国的大趋势下,优秀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将成为热门。法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而广大学子则需要采取积极性、建设性的实际行动,做好职业知识储备,积极上岗实习,锻炼实务能力。
郑其斌老师介绍,法学专业毕业生一般有五条路:通过司法考试,报考公务员进入司法机关;进律师事务所当专职律师;考取研究生,将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出国留学;做法律“边缘人”等等,他还分别与学生们探讨了这几条出路的前景。郑老师建议学生们首先要尽量步入社会、做完整的法律人,寻求通过办好每一个案件来吸引更多案源的律师事务所进行岗位锻炼;如要选择到司法机关工作,则需要考虑到个性特征能否适应这种环境;在教学科研机构的好处是稳定,生活有规律,但至少得读到博士;出国留学入学要求高,顺完成学业也不太容易,但法律高端人才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很大;而法律“边缘人”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媒体和企业,则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能力,还要进一步规划自己今后的晋升空间。他建议大家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多和老师、父母、师兄师姐交流,也可进行职业测评;增加课外阅读,通过案例了解知识点,培养法律思维等等。
最后,师生们在如何引入外部优质教学资源,在主干课课堂教学基础上深入展开辅助学习进行了探讨,这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增强就业自信。(来源:法学院;文:赵光荣;图:蒋佳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