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新市民的孩子送去温暖,奉献青年学子的爱心,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14年10月22日下午继续开展常规支教活动。
此次活动的地点是无锡市南郊滨城小学,因为该校地处偏远学生中有许多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享受到政府的资金、资助的教育配套设施较少,所以一两层的教学楼在一片空旷中显得十分简陋。没有干净整洁的橡胶操场,孩子们唯一活动的地方是教学楼前的一小片空地,锈迹斑斑的国旗杆在尘土飞扬的空地上静静伫立,见证着孩子们欢乐无忧的时光。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衣着朴素的孩子仍然拥有天真无邪的笑容。在这些纯真笑容的感染下,法学院的支教员开始了此次工作。
在铃声响起之前,孩子们就已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小老师拉进教室,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写满了好奇与喜悦。支教员被孩子们簇拥着,他带着热忱与关怀,与孩子们聊起了各自的丰富经历。上课铃响后,孩子们迅速的回到各自的座位,身姿端正,眼神里尽是期盼。课程开始了,支教员担心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不够丰富,首先向孩子们推荐了许多名著,如《红岩》、《海底两万里》等书籍,孩子们在本子上认真记下书籍的名字,一笔一划,十分用心。随后,便是生动的课堂活动。支教员们提前精选了许多有趣的字谜,让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后抢答。孩子们热情高涨,信心满满,回答的声音稚嫩却响亮。而后,支教员为孩子开展课业辅导:古诗词默写。孩子们认真作答,童真的声音念出的诗句也有别样韵味。支教员还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歇后语和励志故事,在课堂上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露出天真的笑容。在最后的课堂问答环节,在支教员的不断鼓励下,孩子们积极踊跃,课堂气氛被一次次的推向高潮。整整45分钟,就在这热情与温暖中悄悄流逝。当铃声响起,孩子们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带给了支教员太多感动。
农民工子弟小学支教活动全程印证着志愿者们的爱与奉献,他们的行动深刻地诠释了教育的意义。(文:李瑞绮、彭蓓丽/图:崔玉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