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设计的本土化——设计文化系列沙龙第二期在学院A304成功举办。沙龙邀请到了学院意大利籍外教Eugenio Alteri和两位来自加拿大和荷兰的交换学生分享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设计本土化的理解。同时吸引到来自全院各年级三十余位本研学生共同探讨当今中国应如何更好的实现设计的本土化,作为新生设计师力量,应该怎么做。
活动开场,Eugenio分享了他对于设计本土化的认识。首先他提出从上个世纪开始,在很长的时间进程里,欧洲和北美首先实现了创新和科技,并以德国、意大利、荷兰为例说明他们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进而使得设计在全球闻名,并成为典范。接着,他从一个“老外”的角度,分享对于中国设计的看法。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设计就意味着通过简单的改变产品外观实现更大的销售,但是近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开始意识并重视真正的设计。他提出,赚钱不应该是最终目的,当你做好了你应该做的事,一切都会有的,包括金钱。他提出,中国应该尽快完成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转变,也就是说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应该将传统文化的元素与创新科技结合起来,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品物流形就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榜样。
分享结束后,进入讨论环节。同学们就分享内容和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从中国设计出现山寨的原因,如何用新形式传承和表现传统的元素,到如何透彻了解中国特色并做到“design for China”。整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收获了很多。
科技是普遍的,只有传统才是独特的。如何在全球化冲击下,保持中国自己的特色,发展中国设计,是我们新生设计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次分享,一次深思,这或许是沙龙的真正意义所在,让同学们在沟通和互动中增进知识,在对话和探讨中启发思维,为参与者提供国际化的认识视野,从更深层次了解到设计学科的特殊性和适应性。
沙龙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