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万物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自然客观规律;“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一门必修课。《道德讲堂》作为设计学院党课学习的一大特色,同时为了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道德素养,我院特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绪新老师,于2016年5月25日下午在报告厅举行了《道德讲堂》,由郑倩倩老师主持。
郑倩倩老师首先对这次课以及授课老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所有同学、老师一起共唱国歌,接下来,陈绪新老师开始对这次《道德讲堂》的讲解。
陈老师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对道德的讲解:首先,老师讲了“中国人‘三’的哲学”——事不过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通过一些成语、俗语或是摘自名著的句子进行了对道德的讲解。老师说道,当代社会出现了许多道德滑坡的问题,其实不然,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道德支撑,只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导致了中国也要面对高速发展背后所要承担的各种代价,其中一点就是经济、权势的发展所造成的道德松弛和对社会问题的遮蔽,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在短短三十多年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用了几百年时间所发展起来的经济、社会,并且,我们的发展是用的自己国家的资源、是我们自己的劳动力发展起来的,是以和平的方式崛起的。因此,我们应当对自己的祖国要有信心,不能一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做网上的“喷子”。然后,老师从信仰的角度进行讲解,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世界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因此,我们也应当有着自己国家的信仰,而不是盲目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什么都要比中国好。接着老师又从智慧的角度讲到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中庸,中庸意思是“不偏不倚谓之中”,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应当抓两头,带中间,生动形象的讲解了做事的方法论。最后,老师把道德落实到了我们大学生身上。借用周敦颐的《爱莲说》向我们说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最后,同学们看了一段由党建部同学选的一段关于亲情的小视频,以及向所有学员赠送了一张江南大学的手绘明信片,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谓学校、社会、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郑老师主持
陈老师授课
党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