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机械】拜访习老故居,探索红色文化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文:罗凯迪、付亦涛 图:罗凯迪、刘柏显 审核:孟召双  发布日期:2021-07-28  查看次数: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作为当代新青年,应当学习党百年来的红色思想,延续先辈精神、传承革命意志、宣讲红色故事、学习党员品质,将这些优秀思想融会贯通,并向更多的年轻人推广。为更好的探索家乡的红色文化,学习以习仲勋同志为代表的西北革命精神,7月21日——7月25日,机械工程学院“拜访习老故居,探索红色文化”实践团付亦涛、罗凯迪、刘柏显三位成员,赶往陕西省富平县进行参观学习。

习仲勋同志生平贡献简介

(1913年——2002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的父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2月,组织发动“两当兵变”;1934年11月,当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9月,与刘志丹等同志挽救了陕北这块在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从1936年1月——1943年2月帮党镇守着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抗日战争结束后,跟随彭德怀、贺龙等同志转战西北,主持西北局工作,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1962年9月,遭康生诬陷,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在之后的多年里又多次职务变化,1993年3月,习仲勋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仍一直关心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坚决支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工作,拥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月21日,实践小组第一站到达习仲勋纪念馆,在习仲勋纪念馆中,习仲勋同志的重要事迹和突出贡献以展墙的形式向我们讲述着他的故事,文能执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74年风雨兼程,从军政、司政、革命、民生、经济等多方面为中国的发展奋斗着,从青年到老年,岁月雕饰着他的脸庞,却无法动摇他眼神的温情和坚毅。展墙回顾了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改革开放呕心沥血的卓越功勋,小组成员近距离感受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

7月23日,实践小组第二站来到习仲勋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习仲勋同志长存的地方,巨大的石刻雕像后面,是习夫人齐心同志写下的16个字——“天天战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这也是习仲勋同志一生的奋斗理念。站在雕像正前,在脑海中回顾着习老的一生,满心的激动与豪情,学习习仲勋同志的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努力向习仲勋同志迈进的决心又更进了一步。

7月25日,实践小组第三站是习家大院黄土筑泥墙,窑洞养才郎。生活虽贫艰,意志永刚强。习家大院,习仲勋同志少年时居住的地方,正是这一方空间,让习仲勋同志从小便在心里买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渐开花结果。虽然习老多年在外工作,但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没有忘记家乡父老,在回乡之后,也是和普通人一样与乡亲相处,一起耕地,一起压麦子,一起扬场,一起吃着白粥馒头。这种亲民爱民,与民一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代学生缺少的东西,也激励着我们多下乡体验生活,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西北大地,赤色满布,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实践团成员皆获益匪浅,罗凯迪同学说到:“作为习仲勋同志的后辈,我们要坚决传承怹的革命精神,并将这份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且我坚信,这份精神一定会我的未来带来无限积极的影响。”,刘柏显同学说到:“作为当代大学生,习老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了我很多,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只能够享受,更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和发展。”

实践团队长付亦涛同学总结到:“在这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刻,我们能够有机会参观习老故居,学习习老精神,对于我们的大学来说,无疑是平添一份信仰与动力,并且这份精神和品质,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学习,如何发扬传播这份精神,我想是我们接下来应该去做的事情。”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

习仲勋谈党性

习仲勋展览

习仲勋主持陈家坡会议

上一篇:【外语】峥嵘百年践初心,大歌外译助传承——外国语学院“译见中情”育人工作室实践团赴贵州开展翻译调研采风暨暑期社会实践
下一篇:【设计】“手指上的中国”2021延川篇—黄河布谣“布堆画”篇章二——追溯剪纸布贴,贴满人民生活;继承,承入黄河灵魂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0670

服务邮箱:twxc@jiangnan.edu.cn